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相应十九大的号召,走进海上新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烟台的各个乡村,深入调研烟台城乡婴幼儿教育发展与契机。以新时代青年学生视角,观察城乡婴幼儿教育差异,使更多人认识到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为婴幼儿发展做出贡献。8月6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新闻头条团队走进了烟台市蓬莱市进行第二天“城乡婴幼儿教育差异”实践之旅。
到达蓬莱的第二天,志愿者们根据行程规划,决定前往蓬莱宝龙广场随机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与婴幼儿阅读会的邀请活动。志愿者们分组对不同家庭情况的家长们进行了调查愿者在跟各位家长中的谈话也拉近的彼此的距离,有的家长向志愿者们阐述了自己对婴幼儿教育的看法和提出了一些意见。
令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去寻找辅导班,孩子睡眼惺忪的扒拉着妈妈的肩膀,妈妈默然的前行,家长面对志愿者的询问也没做过多回答便转身离去。家长忙着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去看世界之大,却不知道孩子在那么小的年纪应该做什么。对婴幼儿教育是重视的,却没有正确方法,这份重视就成了负担,让孩子们疲于奔波,眼里也少了灵动的光泽,经常独处静处呆滞,失去了那份活泼。不知道如何将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转变为正确的的引导,也就难以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有对婴幼儿教育不合理重视的家长也有部分对婴幼儿教育有些轻视或者是没有时间关注婴幼儿教育的家长,我们的志愿者们就发现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孩子。
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一个孩子坐在广场一层超市洗发水的货架底下,在货架底下摆弄着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安静的玩着。志愿者们过去询问了孩子家长的位置,孩子腼腆的指了指另一边的货架。在家长那里我们得知:由于自己在超市里上班,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也没人看管孩子,自己有对孩子教育的想法,但却没有精力进行。无奈只好将孩子带到超市,看着孩子,也幸亏孩子乖巧听话,自己在那里坐着也不闹。志愿们者向这位家长提出了询问:孩子的小时候的时光不应该在这里度过,这里人员吵杂,不适合小孩子在这里单独的逗留。在志愿者们的建议下,孩子的家长答应了参加我队在广场附近组织的亲子阅读会活动,并决定明天带领孩子过去进行一次亲子沟通。
新闻头条志愿者们相信婴幼儿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他们会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所以志愿者们选择了邀请家长进行调查问卷的选择和阅读会的活动,希望家长能在这些活动中与自己的孩子互动的同时捕捉到婴幼儿教育的思路。
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跟家长们进行交流,想要了解在家长们眼中婴幼儿教育在他们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观念。不少的家长都坦言,孩子就是自己的希望,倾尽所有希望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有所成就,变成一个成功的人。 因此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跟兴趣班,殊不知孩子们的天性都被一个个兴趣班和辅导班给压榨。“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家长的一味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这个,去忙那个。却忘记停下脚步去想一想,孩子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婴幼儿的教育应当以引导为主,在引导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到底想做什么,在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的探索并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志愿者遇到了一个精神矍铄,腰板硬朗的大叔。从交流中得知大叔当过20年的兵,自己的儿子是一名警察,自己六岁的孙子在大班里更是出类拔萃。志愿者询问了大叔的培养孙子是否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大叔笑着说:孩子在6岁以下的这个阶段,我们所能作做的就是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并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的熏陶,能够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大叔说:孩子并没有报任何的兴趣班,孩子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的成长,如果孩子哪一天想参加哪个兴趣班,一定满足他并激励他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新闻头条队一行人一个广场上下走了一天,志愿者采访的人大多都很重视婴幼儿教育的,但是婴幼儿的教育到底是该如何展开,应该做什么,大多数人一无所知。家长们会选择带着孩子去游乐场、去兴趣班,去家长们认为孩子应该去的地方。在零到六岁的时候孩子的教育可以说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中。婴幼儿教育的意义我们认为是开发智力、强健体魄、建立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家长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引导,不是无尽的溺爱或者恐吓。